在行动中寻找可能
王海燕 | 2013-10-11 | 喜欢(3)

在美国影视剧中,常听到一句台词“just do it”,意思是去做就是了,很简单的一句话,却包含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哲理,想做什么事,思考清楚后放手去做。无独有偶,道行高深的星云大师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,“禅”的那个把手在哪里,答案只有两个字:“去做”。

多少人曾计划千遍也不厌倦,多少人满脑子宏大理想却无法向目标迈开脚步,多少人千年等一回也说不出“我爱你”三个字。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些大脑发达却行动瘫痪的人。分析那些无法行动的人,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害怕失败,害怕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后果承担起责任。

如果自己没有行动,可以对周围的人解释说,条件还不具备,我还没想好,我能不能把事情做好是个未知数,你们不能对未知数下结论。而一旦你开始行动,行为的好坏与否,成败与否,要么结果立现,要么人们也很容易通过对你行为的观察挑剔出你万千的不正确、不明智、不可行之处。因为对于同一件事情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思维角度和立场。

站在旁边评头论足指手划脚是容易的,因为不需要去承担责任承受后果,而行动者就不一样了,他必须运筹帷幄,独自面对困难,迎接挑战,他必须倾注自己的决心、信心、毅力、勇气、智慧以应对事情本身和来自周围人的种种挫折。事情越复杂,目标越宏大,去做就越难,评论就越简单。

很多人有博客,有微博,有微信,种种社交工具一应俱全,但他从来只是转载别人的图片或文章,永远没有原创。评论起别人的文章来居高临下,口不择言,把人家踩成一堆狗屎,好像借此可以衬托自己的睿智,其实除了暴露出自己的浅薄和空洞,什么都不是。

这世上从来不缺旁观者,评论者,挑剔者,打开互联网,你会看到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骂政府,抱怨父母,诅咒富人,而真正在做建设性的事情的人却一直不多。

由于有这样恶意的旁观者,哪个社会都有,所以不少人谨小慎微瞻前顾后,很怕自己稍微没有把事情做好做圆满,就会招致不好的评价,很怕没有完美的表现而让自己相形见绌。结果就是,明明有写作的冲动,却不敢写文章,怕别人说写得太烂;明明想做一回慈善,却不敢光明正大地奉献爱心,怕别人说是做秀;明明想开创事业大干一场,却怕别人说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,就等着破产吧。

患得患失,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,只会让机会悄悄溜走,让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,在不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同时,人们其实就是被动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,一个人是自己选择道路更容易掌控,还是被命运选择更活得好,这不难回答。

反之,当我们去做,我们很快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,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真正差距在哪里,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难,也许计划赶不上变化,但明确的目标指引和坚定地行动跟随总会使我们更加靠近梦想。走在路上会使自己更踏实更笃定,除了接近目标本身,我们或许还会收获一路的风景,真诚的友情,顺便你也可能成功。

把去做培养成一个习惯吧,只把成功当成一个不确定性事件,我们需要成功,但更需要生命的体验。

很喜欢曾经看到的这样一段话:忘我地工作,就像你不需要钱一样;尽情地去爱,就像你不会受到伤害一样;欢快地起舞,就像没人旁观一样;放声地高歌,就像没人在倾听一样!

喜欢不喜欢分享评论
猜你喜欢